73 | 0 | 9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评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实现当地经济转型、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与财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引致的经济效益、内在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虽助推地区经济产出的增加,但不利于经济动力的培育,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研究表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产出的增长并非源于政府增加公共支出的“粘蝇纸效应”,而是地区政府为获取短期经济效益、选择扶持传统企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源枯竭型城市距离中心城市越近,越倾向于选择“路径依赖”,而非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为经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Abstract:Evaluating the transfer payment policies for resource-depleted c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hieving loc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fostering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nhancing the fiscal system.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economic benefits, inherent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regional heterogeneity caused by transfer payments in resource-depleted cities, and conduct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by employing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 model.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ransfer payments in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boost regional economic output, they do not favor the cultivation of economic momentum. This conclusion still holds true after a series of robustness checks. Mechanism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growth of economic output in resource-depleted cities does not stem from the "flypaper effect" of increased government public expenditure but rather from the "path dependency" of regional governments opting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for short-term economic gains. Heterogeneity analysis further suggests that resource-depleted cities closer to central cities tend to exhibit "path dependency" rather than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long-term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improving their business environment.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李强作总结讲话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N].人民日报,2023-12-13(01).
[2]李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24-03-06(03).
(1)参见郝春虹、王英家、贾晓俊等《分好“财政蛋糕”:对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效应和效率的考察》,《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12期,第31-49页;贾俊雪、张珂玮、刘文彬《理顺央地财政关系——基于中央转移支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25年第4期,第60-77页。
(2)参见吕冰洋、李钊、马光荣《激励与平衡:中国经济增长的财政动因》,《世界经济》,2021年第9期,第3-27页。
(3)参见贾男、王赫《脱贫农户返贫风险防范政策研究》,《经济研究》,2022年第10期,第121-137页。
(4)参见余林徽、马博文《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制造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8期,第137-155页。
(1)参见李丹、裴育、陈欢《财政转移支付是“输血”还是“造血”——基于国定扶贫县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19年第6期,第22-39页。
(2)参见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第26-33页。
(3)参见李培、蔡竹欣、鲁建坤《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如何提效:来自海绵城市建设的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5年第3期,第81-96页。
(4)参见刘伟、李连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的理论分析》,《金融研究》,2013年第5期,第126-139页。
(5)参见缪小林、王婷、高跃光《转移支付对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影响——不同经济赶超省份的分组比较》,《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第52-66页。
(6)参见宋德勇、李项佑、李超《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赋能激励抑或政策陷阱》,《工业技术经济》,2020年第11期,第19-27页。
(7)参见张莹、陈涛峰、陈洪波等《扶持政策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5期,第46-56页。
(8)参见杨思莹、白桦、李政《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强化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韧性了吗?》,《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2期,第1-24页。
(9)参见孙天阳、陆毅、成丽红《资源枯竭型城市扶助政策实施效果、长效机制与产业升级》,《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7期,第98-116页。
(10)参见宋洋、朱道林、徐阳等《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中国土地科学》,2023年第5期,第90-100页。
(1)参见随洪光、周瑾、张媛媛等《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是有效的扩张性工具吗?——基于增长质量视角的流量效应分析》,《经济评论》,2022年第1期,第66-81页。
(2)参见吕炜、赵佳佳《中国转移支付的粘蝇纸效应与经济绩效》,《财政研究》,2015年第9期,第44-52页。
(3)参见储德银、邵娇、迟淑娴《财政体制失衡抑制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吗?》,《经济研究》,2019年第10期,第41-56页。
(4)参见范子英、赵仁杰《财政职权、征税努力与企业税负》,《经济研究》,2020年第4期,第101-117页。
(1)参见范子英、赵仁杰《财政职权、征税努力与企业税负》,《经济研究》,2020年第4期,第101-117页。
(1)参见曹子阳、吴志峰、匡耀求等《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中国区域的校正及应用》,《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年第9期,第1092-1102页。
(2)参见谢光华、韩丹妮、郝颖等《政府补贴、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质量》,《管理科学学报》,2020年第5期,第24-53页。
(3)参见翟胜宝、易旱琴、郑洁等《银企关系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14年第4期,第74-80+96页。
(4)参见张楠、卢洪友、黄健《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年第4期,第147-156页。
(1)参见张成思、张步昙《中国实业投资率下降之谜:经济金融化视角》,《经济研究》,2016年第12期,第32-46页;李万利、潘文东、袁凯彬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年第9期,第5-25页。
(1)参见郑垚、孙玉栋《转移支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门槛效应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8年第8期,第18-27页。
(2)参见毛捷、吕冰洋、马光荣《转移支付与政府扩张:基于“价格效应”的研究》,《管理世界》,2015年第7期,第29-41页。
(1)参见杨继东、罗路宝《产业政策、地区竞争与资源空间配置扭曲》,《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12期,第5-22页。
(1)参见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第9-18页。
(2)参见陆铭、向宽虎、李鹏飞等《分工与协调: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新理论与新路径》,《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8期,第5 -22页。
基本信息:
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25.03.008
中图分类号:F812.45
引用信息:
[1]李豫新,郭泽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的经济效益与机制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53(03):81-94.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25.03.008.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视角下的新疆经济发展与国家治理研究”(20AJL014)